标注 | 说明 | 数据类型 |
输入栅格 | 输入表面栅格。 | Raster Layer |
输出栅格 | 输出坡度栅格。 此栅格为浮点类型。 | Raster Dataset |
输出测量单位 (可选) | 指定输出坡度数据的测量单位(度或百分比)。
| String |
Z 因子 (可选) | 一个表面 z 单位中地面 x,y 单位的数量。 z 单位与输入表面的 x,y 单位不同时,可使用 z 因子调整 z 单位的测量单位。 计算最终输出表面时,将用 z 因子乘以输入表面的 z 值。 如果 x,y 单位和 z 单位采用相同的测量单位,则 z 因子为 1。 这是默认设置。 如果 x,y 单位和 z 单位采用不同的测量单位,则必须将 z 因子设置为适当的因子,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例如,如果 z 单位是英尺,而 x,y 单位是米,则应使用 z 因子 0.3048 将 z 单位从英尺转换为米(1 英尺 = 0.3048 米)。 | Double |
方法 (可选) | 指定计算将基于平面(平地)还是测地线(椭球)方法。 平面方法适用于保持正确距离和面积的投影中的局部区域。 适用于覆盖诸如城市、县或面积较小的州等区域的分析。 测地线方法可以产生更精确的结果,但会造成处理时间这一潜在成本增加。
| String |
Z 单位 (可选) | 指定将用于垂直 z 值的线性单位。 由垂直坐标系(如果存在)定义。 如果垂直坐标系不存在,则应使用单位列表来定义 z 单位,以确保测地线计算正确。 默认单位为米。
| String |
用于分析的目标设备 (可选) | 指定将用于执行计算的设备。
| String |
需要 Spatial Analyst 许可。
需要 3D Analyst 许可。
插图
使用情况
表面参数工具可提供坡度的较新实施,建议使用该工具来代替坡度工具。 坡度工具可将一个平面与九个局部像元进行拟合,但是,平面可能并非景观的良好描述符,可能会掩盖或夸大感兴趣的自然变化。 表面参数工具可将一个表面与像元邻域而不是平面进行拟合,以提供针对地形的更自然的拟合效果。
坡度工具始终使用 3 × 3 像元窗口来计算值,而表面参数工具允许窗口大小介于 3 × 3 到 15 × 15 像元之间。 较大的窗口尺寸对于高分辨率高程数据很有用,可以适当的比例捕获地表过程。 表面参数还可提供自适应窗口选项,该选项可评估地形的局部变异性,并为每个像元标识最大的适当邻域大小。 对于被河流、道路或陡坡中断的平缓且均匀的地形而言,该工具很有用。
如果您需要结果与先前工具运行结果完全匹配,或者快速执行时间比更好的算法更重要,则可以继续使用坡度工具的传统方法。
此工具使用移动的 3 x 3 像元窗口来处理数据。 如果处理像元为 NoData,则该位置的输出将为 NoData。
该工具还要求在与处理像元相邻的 8 个像元中,至少有 7 个具有有效值。 如果有效像元少于 7 个,则不执行计算,并且该处理像元处的输出将为 NoData。
输出栅格最外侧行列的像元为 NoData。 这是因为沿着输入数据集边界,这些像元没有足够的有效相邻像元。
输出值的范围取决于测量单位的类型。
- 如果为度,坡度值的范围为 0 至 90。
- 如果为增量百分比,则范围为 0 至无穷大。 平坦表面为 0%,45 度表面为 100%,随着表面变得越来越接近垂直,增量百分比将变得越来越大。
对于平面方法,如果表面(垂直)z 单位使用其他单位而非地面 x,y 单位表示,则需要使用 Z 因子对坡度计算进行校正。 仅当选择平面方法时才会启用 Z 因子参数。
在测地线方法中,指定表面 z 单位可确保输出的精度。 仅当选择测地线方法时才会启用 Z 单位参数。
如果 z 单位可用于输入栅格的垂直坐标系,则将自动应用 z 单位。 如果缺失,建议您定义输入栅格的 z 单位。 可使用定义投影工具来指定 z 单位。 如果未定义 z 单位,则默认使用米。
若要对输入栅格进行重采样,需使用双线性技术。 当输出坐标系、范围或像元大小与输入不同时,可以对输入栅格进行重新采样的示例。
如果输入栅格参数值(Python 中的 in_raster)为高分辨率值(其像元大小小于几米,或者特别是存在噪点),请考虑使用表面参数工具及其用户定义的邻域距离选项,而非此工具的直接 3 x 3 邻域。 使用较大邻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噪点表面的影响。 当使用高分辨率表面时,使用较大邻域也可以更好地表示地形和表面特征。
此工具可通过 GPU 加速,也就是说,如果系统中安装了兼容的图形处理器 (GPU),该设备将用于增强工具的性能。 使用用于分析的目标设备(Python 中的 analysis_target_device)参数来控制是使用 GPU 还是 CPU 来运行该工具。
有关兼容的 GPU 以及配置和使用 GPU 设备的更多详细信息还有故障排除提示,请参阅 Spatial Analyst 扩展模块帮助中的使用 Spatial Analyst 进行 GPU 处理。
参数
arcpy.ddd.Slope(in_raster, out_raster, {output_measurement}, {z_factor}, {method}, {z_unit}, {analysis_target_device})
名称 | 说明 | 数据类型 |
in_raster | 输入表面栅格。 | Raster Layer |
out_raster | 输出坡度栅格。 此栅格为浮点类型。 | Raster Dataset |
output_measurement (可选) | 指定输出坡度数据的测量单位(度或百分比)。
| String |
z_factor (可选) | 一个表面 z 单位中地面 x,y 单位的数量。 z 单位与输入表面的 x,y 单位不同时,可使用 z 因子调整 z 单位的测量单位。 计算最终输出表面时,将用 z 因子乘以输入表面的 z 值。 如果 x,y 单位和 z 单位采用相同的测量单位,则 z 因子为 1。 这是默认设置。 如果 x,y 单位和 z 单位采用不同的测量单位,则必须将 z 因子设置为适当的因子,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例如,如果 z 单位是英尺,而 x,y 单位是米,则应使用 z 因子 0.3048 将 z 单位从英尺转换为米(1 英尺 = 0.3048 米)。 | Double |
method (可选) | 指定计算将基于平面(平地)还是测地线(椭球)方法。
平面方法适用于保持正确距离和面积的投影中的局部区域。 适用于覆盖诸如城市、县或面积较小的州等区域的分析。 测地线方法可以产生更精确的结果,但会造成处理时间这一潜在成本增加。 | String |
z_unit (可选) | 指定将用于垂直 z 值的线性单位。 由垂直坐标系(如果存在)定义。 如果垂直坐标系不存在,则应使用单位列表来定义 z 单位,以确保测地线计算正确。 默认单位为米。
| String |
analysis_target_device (可选) |
指定将用于执行计算的设备。
| String |
代码示例
此示例将确定输入表面栅格的坡度值。
import arcpy
from arcpy import env
env.workspace = "C:/data"
arcpy.ddd.Slope("elevation", "C:/output/outslope01", "DEGREE", 0.3043)
此示例将确定输入表面栅格的坡度值。
# Name: Slope_3d_Ex_02.py
# Description: Identifies the rate of maximum change
# in z-value from each cell.
# Requirements: 3D Analyst Extension
# Import system modules
import arcpy
from arcpy import env
# Set environment settings
env.workspace = "C:/data"
# Set local variables
inRaster = "elevation"
outRaster = "C:/output/outslope02"
outMeasurement = "DEGREE"
zFactor = ""
method = "GEODESIC"
zUnit = "FOOT"
# Check out the ArcGIS 3D Analyst extension license
arcpy.CheckOutExtension("3D")
# Execute Slope
arcpy.ddd.Slope(inRaster, outRaster, outMeasurement, zFactor, method, zUnit)
许可信息
- Basic: 需要 3D Analyst 或 Spatial Analyst
- Standard: 需要 3D Analyst 或 Spatial Analyst
- Advanced: 需要 3D Analyst 或 Spatial An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