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适宜性建模工作流

需要 Spatial Analyst 许可。

适宜性建模工作流可用于确定安置某物或保留某个区域的最佳位置。 例如,您可以使用适宜性模型来进行房产开发、学校或公司总部的选址。 您还可以使用适宜性模型来确定开发野生动物保护区或防火区的最佳位置。 无论潜在应用如何,常规工作流都是相似的。

创建适宜性模型总共有四个主要步骤:

  1. 确定并准备条件数据。
  2. 将每个条件的值转换为通用适宜性等级。
  3. 相对于彼此加权条件,并对其进行组合以创建适宜性地图。
  4. 查找选址区或保护区。

上述建模工作流步骤可用于下文所述的样本适宜性模型中,以确定用于短尾猫栖息地的最佳保留区域。 该模型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会尝试定义所有短尾猫的交互行为。 尽管此示例用于确定短尾猫栖息地,但也可将这些常规步骤用于为许多其他应用(包括上述应用)创建适宜性模型。

下图显示了样本适宜性模型工作流:

样本适宜性建模工作流
将显示样本适宜性建模工作流。

首先,必须明确适宜性模型的目标。 例如,为滑雪场选址的目标不仅仅是找到良好的地形和大量的积雪。 相反,选址的总体目标是滑雪场必须具有经济可行性。 地形和积雪需要吸引滑雪者,从而使拟建的滑雪场能够盈利。 对于短尾猫适宜性模型,可将其目标定为保留足够的栖息地面积,从而使短尾猫的稳定种群可以维持至少 100 年。

定义目标之后,我们就需要建立评估模型的方法。 对于滑雪场,评估方法可通过滑雪场预期产生的年利润进行衡量。 对于短尾猫模型,可将评估方法定为维持短尾猫的一个种群(可将其分为生活在 8 个相连栖息地内的 6 个亚种群)。

步骤 1:确定并准备条件数据

创建适宜性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模型主题的条件。 在本示例中,这个条件就是短尾猫的生存之本。 所确定的每一个条件都应有助于达到模型的总体目标,即确保短尾猫种群的稳定。 所确定的条件应能够捕获短尾猫与其栖息地需求的相互作用。

在短尾猫的示例中,将考虑以下条件:

  1. 坡度 - 典型的短尾猫栖息地为陡峭、崎岖的地形,这有助于它们躲避捕食者。
  2. 土地利用类型 - 短尾猫经常在森林和灌木丛中出没,而不会出现在发达或半发达地区。
  3. 与河流的距离 - 任何保留位置都应靠近河流或其他水源。

由于最初不存在坡度和与河流距离的数据集,请使用适当的 Spatial Analyst 工具从现有的基础数据中派生出这些条件。 要派生坡度,请在高程表面上使用坡度工具。要派生坡度,请在高程表面上使用坡度工具。 使用距离累积工具来确定每个位置距离最近的河流有多远。

步骤 2:将每个条件的值转换为通用适宜性等级。

坡度、土地利用以及与河流的距离就是将用于适宜性模型的条件。 必须将这些条件合并方可继续。 但是,仅通过数学方法将坡度、土地利用以及与河流栅格的距离相加所得到的值没有任何意义。 例如,某个位置的坡度值为 5%,与河流的距离为 600 米,且土地利用类型为 4(代表单户住宅)。 该位置上述值的总和为 609,这个数字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在将条件栅格加在一起之前,必须将每个条件内的值转换为常见适宜性等级。

在此示例中,将使用 1 到 10 的适宜性等级。 对于某个条件中的每个值,具有首选属性的位置将获得较高的适宜性值,而具有优先级最低要素的位置将获得较低的适宜性值。 例如,大于 25% 的坡度的适宜性值为 10,介于 4% 和 6% 之间的坡度的适宜性值为 5,小于 3% 的坡度的适宜性值为 1。

将每个条件中的值转换为 1 到 10 的适宜性等级时,请在等级内将这些值相互参照进行转换。 也就是说,适宜性值为 5 的位置的优先级将是适宜性值为 10 的位置的一半,而适宜性值为 10 的位置的优先级将是适宜性值为 1 的位置的 10 倍。

此变换过程将应用于模型中确定的每个条件内的每个值。 针对短尾猫模型的土地利用条件,系统将为首选土地利用类型(例如森林)分配适宜性值 10、为住宅分配适宜性值 5,并为工业分配适宜性值 1。 针对与河流的距离条件,较近的位置将获得较高的适宜性值 9 或 10,而较远的位置将获得较低的适宜性值 1 或 2。 理想的情况是所分配的适宜性值在各个条件之间的优先级均相同。 也就是说,所分配适宜性值为 5 的坡度值与同样被分配了适宜性值 5 的土地利用类型或与河流位置的距离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经转换的河流
经转换的与河流的距离地图。 更靠近河流的位置所分配到的适宜性值较高(绿色)

每个条件中的值都将相互参照转换为常见适宜性等级。 现在即可将经过转换的条件进行合并。

步骤 3:相对于彼此加权条件,并对其进行组合以创建适宜性地图。

将三个经转换的条件加在一起时,所生成的范围可以是 3 到 30。 所分配值为 30 的位置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 - 该位置将为森林中地势陡峭且靠近河流的位置。 所分配值较低的位置将为优先级较低的位置,具体取决于该位置的要素情况。

但是,在将这些条件汇总到一起之前,可能存在一个条件的重要性大于其他条件的情况。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该条件的权重应大于其他条件的权重。 为了强调区别,步骤 2 中描述的变换过程会将一个条件内的值相互参照进行转换。 此步骤中的权重将定义每个条件相对其他条件的重要性。

在短尾猫模型中,水源距离条件的重要性已被确定为比坡度和土地利用条件高 50%。 因此,在将这些条件加在一起之前,经转换的水源距离条件值将被加权(乘以)1.5。 对于经转换的坡度和经转换的土地利用条件,其权重系数将保持为 1。

最终适宜性地图
通过合并所有条件而生成的最终适宜性地图。 最适宜的区域为绿色。

步骤 4:查找选址区或保护区

已创建适宜性地图。 根据每个位置的属性,适宜性地图将从短尾猫的角度指示每个位置与其他位置相比的优先级。

但是,短尾猫同样具有空间需求。 它们需要一定大小的区域,这些区域将在大小介于特定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多个栖息地之间进行分隔,并且这些栖息地彼此接近或远离的程度不能超过特定距离。

根据这些空间需求,系统将从步骤 3 中创建的适宜性地图中确定最佳区域。

显示在背景山体阴影上的最佳区域
为短尾猫保留的最终栖息地,显示在背景山体阴影上。

栖息地位于适宜性地图的最适宜位置(绿色区域)。

摘要

您学习了以下用于创建适宜性模型的常规步骤:

  1. 确定重要条件。
  2. 将每个条件中的值转换为常见适宜性等级。
  3. 根据不同条件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对条件进行加权,然后将其合并以创建适宜性地图。
  4. 基于所定义的空间需求(此例中为面积大小和栖息地数量)并根据适宜性地图确定最佳位置。

接下来学习哪些内容?

请参阅实施适宜性建模工作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