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 | 说明 | 数据类型 |
输入要素数据 | 包含要插值到表面栅格中的 z 值的输入要素。 每个要素输入均可具有一个包含 z 值的特定字段并可指定为六种输入类型之一。
共有九种支持的输入类型:
| TopoInput |
输出像元大小 (可选) | 将创建的输出栅格的像元大小。 此参数可以通过数值进行定义,也可以从现有栅格数据集获取。 如果未将像元大小明确指定为参数值,则将使用环境像元大小值(如果已指定);否则,将使用其他规则通过其他输出计算像元大小。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用法部分。 | Analysis Cell Size |
输出范围 (可选) | 输出栅格数据集的范围。 插值可能会超出 x 和 y 坐标范围,在此范围之外的像元将为 NoData。 要在输出栅格边界上获得最佳插值结果,四边的 x 和 y 坐标界限应该比输入数据的范围至少小 10 个像元。 默认范围是输入要素数据所有范围中的最大范围。
当手动提供坐标时,坐标必须为数值,并且位于活动地图的坐标系中。 地图可能使用与提供的坐标不同的显示单位。 在南纬和西经坐标中使用负号。 | Extent |
像元边距 (可选) | 在超出指定输出范围和边界外进行像元插值的距离。 该值必须大于或等于 0(零)。 默认值为 20。 如果输出范围和边界要素数据集与输入数据的界限相同(默认值),则沿 DEM 边内插的值与相邻的 DEM 数据将无法很好的匹配。 这是因为插值时使用的是四周均环绕输入数据的点,仅相当于栅格内一半点数的数据。 通过像元边距选项可使输入数据超出这些界限从而应用于插值过程。 | Long |
插值所用的最小 z 值 (可选) | 插值所用的最小 z 值。 默认值比所有输入值中最小的值低 20%。 | Double |
插值所用的最大 z 值 (可选) | 插值所用的最大 z 值。 默认值比所有输入值中最大的值高 20%。 | Double |
地形强化 (可选) | 要应用的地形强化类型。 可对地形强化选项进行设置以便移除所有汇或洼地,从而创建符合真实地表的 DEM。 如果输入要素数据中已明确指出这些凹陷点,则这些洼地将不会被填充。
| String |
输入数据的主要类型 (可选) | 输入要素数据的主要高程数据类型。 指定相关的选项可优化河流和山脊生成期间所用搜索方法。
| String |
最大迭代次数 (可选) | 插值迭代的最大次数。 迭代次数必须大于零。 通常,默认值 20 适合等值线数据也适合线数据。 值 30 可清除少量的汇。 在极少数情况下,设置成更高的值 (45–50) 可能适合于清除更多的汇或设置更多的山脊和河流。 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后,各格网分辨率的迭代将停止。 | Long |
粗糙度惩罚系数 (可选) | 作为粗糙度衡量指标的二阶导数平方积分。 粗糙度惩罚系数必须大于等于零。 如果主要输入数据类型为等值线,则默认值为零。 如果主要数据类型为点,则默认值为 0.5。 通常不建议使用更大的值。 | Double |
离散误差系数 (可选) | 离散误差系数用于在将输入数据转换为栅格时调整平滑量。 值必须大于零。 正常的调整范围是 0.25 到 4,默认值为 1。 值越小,数据的平滑处理就越少;而值越大,平滑处理也就越多。 | Double |
垂直标准差 (可选) | 输入数据 z 值中的随机误差量。 该值必须大于等于零。 默认值为零。 如果数据的垂直误差的方差一致性检验为显著随机(非系统),则垂直标准误差可设置为较小的正值。 这种情况下,请将垂直标准误差设置为这些误差的标准差。 对于大多数高程数据集,垂直误差应该设置为零,但当通过河流线数据对点数据进行栅格化时,可能会将其设置为较小的正值以稳定收敛。 | Double |
容差 1 (可选) | 此容差可反映出高程点相对于表面地形的精度和密度。 对于点数据集,请将容差设置为数据高度的标准误差。 对于等值线数据集,请使用平均等值线间距的一半。 该值必须大于等于零。 如果数据类型为等值线,则默认值为 2.5;如果数据类型为点,则默认值为零。 | Double |
容差 2 (可选) | 此容差将通过极大的界限值防止产生地形间隙。 值必须大于零。 如果数据类型为等值线,则默认值为 100;如果数据类型为点,则默认值为 200。 | Double |
输出河流折线要素 (可选) | 河流折线要素和山脊线要素的输出线要素类。 线要素创建于插值过程开始之时。 它提供了插值表面的大致形态。 此值可用于通过比较已知河流和山脊数据验证地形和形态的正确性。 折线要素按如下方式编码: 1. 不在悬崖上的输入河流线。 2. 在悬崖上的输入河流线(瀑布)。 3. 清除伪汇的地形强化。 4. 从等值线拐角确定的河流线。 5. 从等值线拐角确定的山脊线。 6. 未使用代码。 7. 数据河流线边条件。 8. 未使用代码。 9. 表示大型高程数据间隙的线。 | Feature Class |
输出遗留凹陷点要素 (可选) | 遗留凹陷点要素的输出点要素类。 这些汇未在汇输入要素数据中进行指定且在地形强化期间未被清除。 调整容差值(容差 1 和容差 2)可减少遗留汇的数量。 遗留汇通常用于指示输入数据中地形加强算法无法解决的误差。 这是检测微小高程误差的有效方法。 | Feature Class |
输出诊断文件 (可选) | 此输出诊断文件列出了使用的所有输入和参数以及各分辨率和迭代中清除的凹陷数。 | File |
输出参数文件 (可选) | 此输出参数文件列出了使用的所有输入和参数,这些输入和参数可与依据文件实现地形转栅格结合使用以便再次运行插值。 | File |
剖面曲率粗糙度惩罚系数 (可选) | 剖面曲率粗糙度惩罚系数是一个可用于部分替换总曲率的局部自适应惩罚系数。 使用高质量的等值线数据会获得良好的成果,但是对于质量差的数据,会导致收敛不稳定。 对于无剖面曲率,设置为 0.0(默认值);对于中等剖面曲率,设置为 0.5;对于最大剖面曲率,设置为 0.8。 不建议并且也不应使用大于 0.8 的值。 | Double |
输出残差点要素 (可选) | 由局部离散误差进行衡量的所有大高程残差的输出点要素类。 应对所有大于 10 的比例缩放残差进行检查,查看输入高程和河流数据是否存在错误。大比例缩放残差表示输入高程数据和河流线数据之间存在冲突。这可能也与不良的自动地形强化有关。这些冲突可以通过在首次检查和纠正现有输入数据中的错误后提供附加的流线和/或点高程数据来进行修复。未大比例缩放的残差通常表示存在输入高程误差。 | Feature Class |
输出河流和悬崖误差点要素 (可选) | 可能出现河流和悬崖错误的位置的输出点要素类。 可从点要素类来识别其河流有闭合环、支流和悬崖上河流的位置。还可识别相邻像元与悬崖高低边不一致的悬崖。这可以理想地指出方向错误的悬崖。 点按如下方式编码: 1. 数据河流线网络中的真回路。 2. 以外栅格编码的河流网络中的回路。 3. 通过连接湖泊的河流网络中的回路。 4. 支流点。 5. 悬崖上的河流(瀑布)。 6. 表示从湖泊流出多条河流的点。 7. 未使用代码。 8. 悬崖旁高度与悬崖方向不一致的点。 9. 未使用代码。 10. 已移除圆形支流。 11. 无流入河流的支流。 12. 不同于出现数据河流线支流位置的输出像元中的栅格化支流。 13. 处理边条件时出错 - 非常复杂的河流线数据的指示符。 | Feature Class |
输出等值线误差点要素 (可选) | 可能发生的与输入等值线数据相关的错误的输出点要素类。 高度偏差达到输出栅格所示等值线值标准偏差五倍以上的等值线会报告至此要素类。与不同高程值的等值线相连接的等值线在此要素类中会使用代码 1 进行标记,这是等值线标注错误的明确标志。 | Feature Class |
返回值
标注 | 说明 | 数据类型 | 输出表面栅格 | 输出插值后的表面栅格。 其总为浮点栅格。 | Raster |